三阳纺织有限公司


三阳纺织有限公司

地址: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利七路
   106号
电话:+86-546-5368188
   +86-546-5368001
传真:+86-546-5368001
网址: www.sanyanggroup.com

新闻动态
徐建民:细纱提速要辩证思考、系统进行【创新者说】

 

徐建民:细纱提速要辩证思考、系统进行【创新者说】

 

三阳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民:

 

细纱提速是一个系统的问题,包括清花、梳棉、精梳、并粗等前纺各工序,而不仅仅是细纱这一个工序的问题。三年前我就开始研究细纱高速的问题,不过那时候对细纱高速问题认识得还比较肤浅,认为国外能开高速,我们也一定可以。但今天我已经改变了观点,我认为细纱高速不仅仅是细纱机提速这么简单的问题,真正意义上的提速要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。

质量和车速冲突谁让路

 

从这几年我们追求细纱高速的实践来看,最初只是简单地提高细纱速度,期间也遇到了很多挫折和困难,也困惑过,但我们一直坚持了下来,逐渐感受到“细纱高速”具有很深的含义在里面,我们一开始简单地进行细纱提速,结果出现了问题,又把车速退回原状。后来,我看到韩国等国家细纱机开到的速度,就不断地反省自己:为什么我们的细纱机就不能开高速?这其实是我们的思想理念存在问题。

我们的管理人员,包括我自己,在潜意识里一直有这样一个以质量为核心的坐标,因为质量是客户最关注的生命线,细纱机提高速度后质量有所下降,我们就认为细纱机提速是不可行的,因为它和质量冲突了,我们不能生产低品质、得不到客户认可的产品,而这其实恰恰走入了一个误区。

我们采取的措施是:每个分公司拿出两台细纱机进行提速试验,如果是质量和车速出现了冲突,那么质量让路!这和大家的思路完全是相反的,我们的技术人员也说,这样搞会出现问题的!我告诉他们:不这样搞你的车速永远提不上去!一定要先把这个框框打破!质量下降肯定是有原因的,一提速就暴露出“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”有问题,设备的整体状况、工艺的问题、环境的问题、操作的问题,一切问题都出来了,质量就会出现下降!

但我告诉技术人员:车速不能降,要把出现的问题进行细分,把所有的问题分解开,若是设备的问题就进行整机,若是专件的问题就严格把关,若是工艺的问题,则根据车速要求进行优化调整!这样把问题分解开来以后,我再挑选最好的挡车工来操作,由不同的人员来解决不同方面的问题。这样转变了思路,第一轮调整后再提速时,整个质量有所好转。

等这样稳定运转一段时间后,我就再进行第二轮提速,方法和第一轮是一样的,但我找到了一种新方法——在调整期的所有产品,都单独成包,当作疵纱来处理。这样做的好处,一方面给了员工一个信号,表明了我们提速的决心;另一方面也给了员工一种支持,提速试验出了问题不是员工的问题,而是我的问题,这样员工就能够勇往直前。但我们很多企业不是这样,而是说提速可以,但质量绝对不能出问题!这样就给员工两个坐标、两种价值观,会使员工失去方向。

这是我在2010年时用的最粗浅的一种细纱机提速方法,这样一点点地不断提速,试验机台60支、80支车速最高提到20000r/ming。这样我就有了信心,关键是我们的技术人员也有了信心!

寻找车速最佳效益点

 

提速与质量的冲突成功解决之后,我们开始对提速试验所走过的路、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总结,然后把经验逐台进行铺开。并且,不仅是细纱机的提速,我们还从整个系统——清梳联、精梳机、络筒机全面提高速度、增大定量、增加输出速度。

在细纱机提速的进程中,我们慢慢体会到,随着车速的提高,产量升高,吨纱分摊的固定费用降低,但车速越来越高,产量的增加会弥补不了电耗、器材消耗所带来的成本增加,所以车速有一个最佳的经济效益点,有一个临界值。从财务的角度讲,我们的车速应该稳定在这个最佳效益点上,超过这个速度在经济上是得不偿失的。

虽然我们目前的车速在18000r/min以上,已经超过了最佳的效益点,但我们现在还在提速,因为提速可以充分暴露五大基础管理存在的问题。现在提速的目的不是产量,而是通过提速来发现基础管理上的问题,谋求改进的措施。如果管理没有“问题”来作为改进导向的话,我们是很难进步的。我们要通过几大工序的提速来暴露问题,制造痛苦点,防止员工思想上的麻木,因为人如果没有刺激,没有兴奋点,就会变得懒惰。我最怕的是员工认为我们的工作已经很不错了,没有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,这样我们的企业就没有进步的空间了。

我认为设备提速有三个目的:一是单纯的提高劳动生产率;二是从管理的角度“突破一点,盘活全局”,提升五大基础管理和专件管理的精细程度;三是制造痛苦点、制造矛盾。只有制造出矛盾来,我们的管理和决策才有支撑点。所以,我现在对细纱高速的认识,已经不仅仅是提高细纱机速度这么简单的问题了。

当我们深入研究之后发现,细纱提速实际上是撬动管理的一个切入点。看细纱提速的收益一定要从有形收益和无形收益两方面来看。实际上,细纱提速对提高管理水平的无形效益的意义,远远超过了财务核算出来的有形效益。

提速不要套用设定模型

 

我一直关注“细纱设定”问题的讨论,说细纱高速应该怎样来设定。我个人倒是觉得,细纱机的设定是有生命的,就像工艺设计有生命一样,它在不同的企业是不一样的。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,我们不能复制一个设定,让它在所有企业里通用,这样会让所有企业都进入一个盲区。

我认为在失败中提速是最有说服力的,这样发现的问题更有代表性,解决问题更具有针对性。企业一定要把眼睛沉下去,紧紧盯住提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,有什么问题就彻底解决什么问题,每个企业存在的问题都不一样。就怕设定一种模型,大家都去套这个模型,这样企业就不能认识到自己问题的存在,反而会对提速产生怀疑——实际上,提速不是一个技术问题,而是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。

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总,一定要记住一点:员工的思维方式务必要诊断清楚!老板的责任是什么?就是通过一件事情来改善下属的思维方式,而不是老板定了一个思路后,下属一说就去迎合下属的思路。老板应该想怎么把下属的思路引领出来。

细纱提速是技术问题?工艺问题?管理问题?理念问题?我认为细纱提速首先要完成思维的裂变,细纱提速是对传统思维的一种挑战,它内在的技术含量一点都不高,思维方式转变是重中之重。有的人拿不提速的长处与提速后的短处相比,那肯定要把提速打败,所以看问题的角度就决定了一个人思想的开放性。

2014-04-18中国纺机

【返回】